2017/3/2

【心理建設】又沒有要當選手,有必要請家教嗎?

教學目的可以與生理有關,當然也可以與心理有關。

如果想了一些可能會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問題,於是超擔心學習時的障礙,那真的可以考慮「家教」方式的學習狀態。

「家教」能夠完全以學生的進度和需求來安排課程


大多數的教課,必須考量「整體進度」,常常刻意忽略學生的情緒或學生較特別的協調狀態,以求教學成果的最大化;反之,以少人數為主的家教班,可以持續不間斷地因應學生的需求修正教學方式,不論是上課的氣氛、教學的模式、課程的編排,只要是跟教學有關的東西,都可以把彈性最大化,用來達到某種「目的」。

也就是說,如果一個班裡只有傑森和傑克,傑森需要練習勇敢,傑克要增強體力,因為只有兩個人,我每次上課都能讓傑森勇敢好棒棒,傑克體力好棒棒;但如果班裡有傑森、傑克、潔琪、捷運、結算、結果......這麼多人,那我每次上課可能只剩下打招呼,傑森好~傑克好~潔琪好~捷運好~結算好~結果好......,棒棒就給他收起來了,但大家還是很好很開心!(?)

在團班教學的世界裡,當教學希望更有效果的時候,降低班級裡的師生比非常重要。換句話說就是請助教。

小教練解說時間——師生比
指教師與學生人數的比率,通常都以每一位教師平均要教導的學生人數為準。一般而言,理論上教師所要教導的學生數越少,則每位學生可得到的關注就越多。從師生比也可推算出班級規模和教育經費的成本支出,但這些並沒有絕對必然的關係。(蘇永明,2000 年 12 月,教育大辭書)

不管目的為何,除了家長的期望外,也與教練的教學理念和能力有很~~~大~~~的關係,請爸爸媽媽們要好好地跟教練們聊天還有協調。人家教練就不教 5 歲以下的,你逼他教搞不好人家沒耐心,變成你把自己的小孩抱去給人家兇;人家就說是開「曲棍球班」,沒搞清楚硬要上課,結果你家小孩根本不喜歡團隊合作,這不是明擺著互相折磨嗎?

好的,開始進入正題,什麼時候特別適合家教類的教學?



醫生建議


因為是醫生建議,所以最重要的是,聽你家醫生怎麼說。
圖片來源:http://greysanatomy.wikia.com/wiki/Season_8_(Grey's_Anatomy)

強調強調,因為這是「醫生建議」,所以最重要的是醫生怎麼說。我這邊僅列出一些我遇過的案例。

  • 肌肉張力不足 
  • 多動症傾向(宣洩體力) 
  • 刺激感覺統合、前庭功能
  • 改善內八

以上是我遇過跟醫生建議有關的狀況,詳細情況請尊重專業,記得問醫生喔!



想讓孩子練習「忍受挫折」、「面對自己」



圖片來源:http://teencitytalks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14/09/kid-crying.jpg 108006424
「神經病嗎?忍受挫折這個東西有需要特別練習?  生活裡滿滿的挫折啊!這一定是專騙有錢人家!」
呃......如果真的這樣想,我好像也不能說你錯,因為的確是手上有點餘裕的人才會來找我這種私人家教。

但我想問的是——現在小朋友的生活裡真的充滿挫折嗎?

要吃的有吃的,要喝的有喝的,假設如果萬一再不小心來個爺爺奶奶阿公阿嬤的隔代溺愛:「我帶過的孩子比你生過的多,我知道怎麼帶小孩啦!」。

呵呵,不解釋。

當然你也可能是讓小孩說不吃,就真的沒飯吃的好媽媽好爸爸。不過可能有更多時候,小孩有要吃飯,但是他吃超,級,慢!然後我們就不知道然後該怎麼辦了?原則呢?可以吃嗎?

小朋友很聰明,他們知道什麼時候可以「微.耍賴」。


小朋友的技能很多,可愛的耍賴也是一個。圖片來源:http://bit.ly/1ru4jWj


像是大人趕時間時,因為大人自己做比較快,常常就順手幫小朋友收拾結束了,小朋友不用去面對「自己完成 」的需求;或是出門在外,小朋友哭鬧了,眾人注目中羞恥感一口氣刷上腦門,內心有團騷癢蠢蠢欲動(這句寫出來好害羞 =///=)然後就看著自己的小孩不知道要巴下去還是抱起來,明明在心中排演很多次了,但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解決,一個晃神就被小朋友宰割了......

講到這裡,有沒有發現所謂的「挫折」,很容易被孩子的小聰明帶走?

我這短短教學生涯看過很多種家長,經驗比對下來,我會支持你現場說道理,或是技術性忽略。不過,想當然耳,現場一定有很多變因,只能說爸媽真偉大,請加油!

PS. 如果小朋友聽不懂道理,爸媽也仍在遍尋方法不著的話,就算不是有症狀的小朋友,仍然可以尋求專業建議來試試看。



如潮水般湧來的挫折感


所有的學習過程都會有挫折,只不過直排輪的挫折特別具象化——跌倒。

然後,一定要試著站起來。

「走兩步就跌倒了,學新動作又跌倒!」
「看教練做起來很簡單的動作,我怎麼都做不到?」
「好不容易做到了,怎麼還有更難的,然後我又跌倒了。」
「我溜得很快啦,但是教練一直說我哪裡不對,又沒關係!」
「誒?奇怪教練還沒說完我又跌倒了?」
「好累喔,我要耍脾氣了,這樣做大家都會聽我的!」
「欸欸欸?這個我好~喜歡的教練居然不理我!到底?」

系統提示:得到「情緒複雜的孩子」1 個

教課的時候提供這樣情境,並不是教練好壞壞,而是教練很有原則,但是教練的原則要怎麼展現才能讓小朋友接受呢?畢竟小朋友不接受,可能就再見不聯絡了啊!

所以一個好棒棒的教練會和家長不斷互通有無、暗度陳倉。

兵不厭詐,這是戰爭!

當小朋友可以克服這樣環境帶來的「不舒服」,就恭喜你家小朋友得到一個面對挫折的範本。

將士們!幹得好啊!

得到範本後,也未必足夠,家長必須練習如何引導,了解如何以直排輪的學習歷程當起點,一點一點地延伸面對生活的態度,這日常生活的累積,威力往往是最強大的。

養兵千日,用在一時!將士們,莫懶莫散,同心協力,其利斷金!
(好了好了我演完了啦~)

最後,再說一件事情,有點重要。(小小聲悄悄話)

家長,常常比小朋友挫折很多很多很多很多。

「欸?」
「欸?」
「欸?」
「欸?」
「欸?」

「欸?那剛剛那些是什麼 543?我們說好的讓『小孩』面對挫折呢?小孩,我們說的是小孩呦!」

呃⋯⋯因為面對挫折算是一種軟性能力,而軟性能力這種的東西,很難有一致的評斷。事在人為,如果今天教學過程,家長一直覺得沒有效果,有太多種可能,可能單純因為家長看不懂,小朋友明明進步超級多,可能教練需要換教法、換時間、換地點,或是讓小朋友看個勵志的卡通。
(沒有騙你,真的這樣成功過)

因為有太多種可能,要堅持又要一直找方法,只能說爸爸媽媽會很累很累,教練也會很累很累,根本和只是為了學動作的時候累一萬倍。

當目的是培養「面對挫折」時,不管是否藉由直排輪來當媒介讓孩子認識挫折,最該下定決心的是家長。如果家長用「其實孩子沒興趣」來當藉口,逃避孩子學習歷程的困難,又怎麼能期待孩子會堅持下去呢?

(每次聽到家長說這句話,我職業微笑的後面是一百萬雙白眼,不騙你,一百萬雙!)